玉山期貨
.jpg)
“ 中国经济并不属于K型发展,而是整体向上增长的趋势。
”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证监会原主席 肖钢日前在2021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表示,2020年以来,我国防控 疫情取得决定性胜利,经济率先 复苏,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大型经济体。
进入2021年以来,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,整体延续稳定 恢复态势。
关于未来的 经济复苏、 结构调整、 宏观政策 目标、利率汇率走势,经济学家们亮出最新观点。
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 朱民在论坛上表示,财政政策历来是调结构最有力和最关键的工具。
今年,一方面需要对疫情造成的新的 不平衡进行修补、恢复,另一方面要面向未来进行 结构调整,引领未来的经济发展,在这个节点上,财政政策的精准性和力度是非常重要的。
朱民认为,抓好结构 转型是大事,总量刺激不是今年最主要政策目标,再平衡和结构恢复、发展、转型是政策的主要目标。
他认为,2021年是经济结构转型的一个重要基础年,更多推动结构的平衡,引领结构的转型,把中国经济放到绿色的、可持续的新发展模式上,这是今年宏观政策的挑战和目标。
实际上,我国经济复苏步伐加快,但经济恢复仍存在不平衡的问题。
肖钢认为,应当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,构建新发展格局,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同时加强需求侧管理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,尊重经济发展的规律,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,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。
中国预防性 储蓄将会释放 多余的储蓄是多少呢?相当于一年消费量的5个百分点。
从历史经验来看大规模传染病对大家造成消费心态的冲击会有,但是慢慢会消散,预防性储蓄的释放会有一拨。
比如说2003年“非典”老百姓也有预防储蓄,因为不敢出去了,后面慢慢“非典”得到控制之后,储蓄率又回归常态,从这个角度来讲,不管是就业的复苏对收入的带动,还是消费者自己建立起来的荷包里的防线 有一些额外的储蓄,都有利于消费在下半年的继续复苏。
制造业 投资信心在复苏 第二个动力就是制造业投资,这一块我觉得看的是比较明确的,由于 出口带来的强劲的溢出效应,中国的企业对制造业投资的信心在复苏,从几个指标可以看出来。
第一,中国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处于9年以来的最高点,忙不过来的,订单太多,当然要投资,要 不就改造产能,要不就扩张。
第二,从全球范畴来讲,这次疫情实际上中国的表现可能是证明中国制造业的韧性通过了 大考,因为去年全球生产链几乎都停滞了,只有中国一家独好,确保疫情停产时候有一个安全港。
现在各种新兴市场,由于新冠疫情出现了变种,疫情再次扩散,全球供应复苏又面临重新的挑战,所以出口订单继续转移到最为稳定可靠的中国供应链来,中国占全球出口的份额,在疫情之前是13%左右,去年上升到15%,今年头四个月进一步上升到16%,目前看起来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是历史高位的。
有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大幅进口工业机器人,车床设备,这些已经从我们的进口指标上可以看出来了。
同时尽管最近几个月金融和社会融资总量指标在回落,但是企业中长期跟制造业投资相关的需求是非常稳健的,这几个指标都显示了制造业投资在复苏。
我们估计今年制造业投入回升到12%左右,即使以两年的复合同比增速来讲都会超越疫情之前的投资轨迹,就是因为疫情实际上是一个大考,中国的产业链跟海外的对比,夯实了中国制造吸引力,提升了大家投资于工厂制造的信息。
这是我们觉得为什么今年经济还会有9%的GDP增长,就是来自于消费和投资。